历经六大战略阶段怎么炒杠杆
时间回调到1985年,海尔智家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了中国第一代四星级冰箱。
此后,在短短数年内,青岛电冰箱总厂从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发展成为自营进出口的国家大型电冰箱生产骨干企业。海尔智家超前技术中心主任许升向记者介绍,从1984年成立至今,海尔先后经历了六大战略阶段,承接集团战略的时代演进,海尔的科技创新形态也在持续迭代。
“1984年成立至1991年,是公司的第一个战略阶段——名牌战略阶段,彼时的海尔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很快在国内打响知名度。”许升介绍,1988年,海尔建立了第一个企业级制冷技术研究所,负责引进、消化、吸收国际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国产化,促进产品质量飞跃。此后,在1991年到2005年的14年里,海尔经历了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阶段,从最初的冰箱这一个名牌产品,陆续打造出了空调、洗衣机等多个名牌产品,以自主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并构建起了自主研发体系。在开启国际化战略之初,海尔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许升形容,在这一时期里,海尔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啃硬骨头”。不过,海尔也很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打法——缝隙产品战略,即提供当地品牌没有做但用户又有需求的产品。
“在美国市场,海尔以电脑桌冰箱打头阵。当时,海尔调研发现,美国的大学生们喜欢买海尔的小冰箱放在宿舍,体积小、又能作电脑桌用。于是我们根据学生们的个性需求开发出一种带电脑桌的小冰箱。”许升介绍,改良后的小冰箱深受大学生欢迎,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了美国同类产品市场50%以上的份额。海尔冰箱凭借对市场细分的差异化战略打开了美国冰箱市场。进入21世纪,家电行业低价竞争激烈,海尔重新审视市场定位,开始走高端化道路,在此阶段,自主研发的“第四种洗衣机”成为公司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2002年,海尔首创的“双动力洗衣机”上市,这项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波轮式、滚筒式和搅拌式洗衣机的分类,一举打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和壁垒,开创了“世界第四种洗涤动力模式”,并获得了第九届中国专利金奖。“初上市时,产品销量远低于预期,但团队并未盲目跟随市场进行降价竞争,而是通过研究用户心理和潜在需求不断迭代产品,2年内进行9次升级,从普通双动力、拥有8项领先技术的变频A8双动力升级到‘能让衣服跳舞’的仿生双动力。”许升讲述,双动力洗衣机上市两年多,全球销量达到100万台,在中国高端洗衣机市场份额超过50%。“可以说,海尔洗衣机不仅凭借原创科技实现海内外市场的成功,同时也引领行业向高端化发展。”自2005年起,海尔正式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和网络化战略阶段,海尔积极在全球布局研发,探索开放式创新,搭建了“10+N开放创新体系”和HOPE创新生态平台,链接了全球超过25万专家和100多万生态方共创。进入2010年,行业市场饱和,海尔通过多元化创新开拓产业蓝海,创造增量市场。许升以冰箱为例介绍,海尔聚焦产品性能,进行功能创新,通过深入研究湿度、温度、氧气、磁场等技术向多功能演进。
“例如,海尔卡萨帝研发了MSA控氧保鲜技术,搭载该技术的‘致境’冰箱能够使抽屉中氮氧分离,降低氧气含量,令不易储存的荔枝也能实现8倍保鲜。此外,海尔智家首创的‘磁控冷鲜科技’,颠覆了行业从温度、湿度进行保鲜的传统,让冷鲜肉存储10天仍新鲜如初。”许升表示,这两项技术作为全球行业首创,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攻克了行业公认的精准保鲜世界性难题,显著提升了食品保鲜效果。仅2023年,应用该技术的海尔全空间保鲜冰箱零售额就突破了100亿元,市场份额达16.7%。从2019年至今,海尔智家进入到第六个战略阶段——生态品牌战略阶段。许升介绍,经过前几个阶段的探索,海尔深入研究基础技术、未来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等领域,着眼未来进行前沿技术布局,从产品到场景,生态共创。
截至目前,海尔累计获得1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是获奖最多的家电企业;在全球累计专利申请11.3万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1万余项,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2项,为行业第一;累计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发布109项,国家/行业标准发布813项,有100余位国际标准专家,是中国家电行业中,参与标准制定以及拥有国际标准专家数最多的企业。技术专利标准协同联动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许升向记者表示,多年来海尔坚持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技术专利标准协同体系,实现了技术、专利、标准成果的全面引领。
“20多年前,由于电路老化等基础设施问题,中国用户在使用电热水器时存在触电的安全隐患。海尔基于用户安全需求,在2002年创新研发出了防电墙技术,使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发生率降为零。这一专利技术上市后被用户广泛认可,在中国每10台畅销型电热水器中有7台搭载海尔专利防电墙技术。”许升向记者讲述,海尔一步步的崛起之路,经历了无数场经典“战役”,步步为营不断在行业中实现身位跃升。在前述的“防电墙”国标案例中,海尔技术团队没有止步于此,他们发现,除了中国,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电力基础设施不健全,而欧美国家主导的电热水器性能国际标准仅关注水量、时间、恒温、损耗等指标,却没把用电安全纳入国际标准的范畴。2002年,围绕“防电墙”专利技术,海尔提交了中国家电领域第一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提案,并在6年后正式写入IEC电热水器性能国际标准,实现了中国家电行业“零的突破”。这项技术也彻底解决了全球电网设备不良导致的热水器触电事故隐患,为全球用户的洗浴体验上了一道“安全锁”。在企业发展历程中,海尔通过持续推进家电技术创新,不断打开中国品牌的国际口碑。“以冰箱为例,过去冰箱行业的国际标准一直由欧美企业主导,大多以制冷、能耗、静音效果等为参考指标,海尔率先进军保鲜这一技术方向,首创MSA控氧保鲜、磁控冷鲜、干湿分储、精控微风道、全空间保鲜等核心技术,成功解决了冰箱储存食品易串味变质、干物霉变等行业难题。”许升介绍,基于10余年的技术积累,海尔牵头制定了全球首个IEC冰箱保鲜国际标准,并在2020年正式发布,目前已被20多个国家转化采纳。冰箱保鲜国际标准引领了全球冰箱产业技术升级、功能转型,增强了中国品牌的国际话语权。制度“护航”科技创新
纵观海尔智家40年的成长之路,聚焦创新是其不断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经过长期的实践,海尔围绕着科技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经营管理制度,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吸血鬼的艺术是一种将吸血鬼形象融入艺术作品中的创作风格,通常以神秘、黑暗和邪恶为主题。化装舞会则是一种参与者在活动中穿着各种特殊服装和化妆,扮演各种角色的社交活动。吸血鬼的艺术和化装舞会常常结合在一起,吸引着喜欢恐怖、幻想和创意的人们参与和欣赏。吸血鬼的艺术是一种充满神秘和吸引力的主题,通常涉及到暗黑、死亡和超自然元素。化装舞会是一个可以展示吸血鬼风格和个性的理想场所,让人们通过服装、化妆和行为展现自己的创意和角色扮演能力。
当时的画面是这样的:经超穿着黑色夹克,搭配黑色长裤,酷帅十足,身材高挑、腿长得像模特一样,走在李琳身旁显得非常引人注目。而李琳则选择了一件白色的毛绒大衣,搭配休闲裤和鞋,整体风格看起来有些随意且不搭配,反倒显得有些臃肿,身高和体型的差距在这样的穿搭下尤为明显。她的脸上也不再是曾经的青春光彩,岁月在她的面庞上留下了痕迹,法令纹和眼角的鱼尾纹清晰可见。
“首先在理念层面,海尔保证‘两个坚持’,一是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二是坚持创建创新联合体,实现产学研生态协同。”许升谈道,如海尔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研发的可变分流技术,通过改造换热器结构,实现15秒速冷和30秒速热,彻底解决了空调不能发挥最优能效、冷热效果差的问题。目前,应用可变分流技术的空调,占空调产业全年产量的一半以上,已产业化1200万套,累计销售额超400亿元。其次,海尔在机制层面做好“两大激励”,许升进一步介绍,一是奖项激励,二是基金支持。“海尔设立了智家全球研发创新大奖、年度原创科技先锋奖等奖项,激发员工创新活力。在今年年初的全球研发创新大奖颁奖大会上,智家表彰了75个创新项目,共计千余研发人。”许升介绍,海尔还成立了科技发展基金会,专注于校企合作,为产业赋能,引入新技术、新人才等,投入超千万资金开展“集团战略级底层技术课题”支持。
创新,落脚点在于人才,在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上,海尔也有自己的“心法”。“海尔在持续创业创新的进程中,坚持‘人的价值最大化’宗旨不变。员工价值最大化是其中的重要一点,只有充分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员工才能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并创造出让用户感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许升说。多年来,海尔践行“人单合一”模式,发现人才、培育人才。许升告诉记者,在此方面,海尔以“赛马不相马”的人才观为指导,发现了大批卓越的研发人员,这是海尔实现原创科技突破的核心力量。目前海尔智家在全球拥有超2.4万名研发人员,居行业前列。
在海尔,公司内部实行“创客制”,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创客合伙人,公司支持青年人挑大梁、当主角,共赢共享、共担风险,激发科技人员自我驱动、自我引领,加速创新成果价值化、市场化。此外,海尔还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以及实行多元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今年我们启动了爆款奖励机制,如果谁开发的技术或产品,在市场效果非常好的话,就可以拿到100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奖励。另外,今年我们在人员的升迁上也进行相应安排,根据所做的科技成果,给予相应升迁级别。现在我们通过这些制度,已经有很多年轻的同事冒了出来,成为项目挑大梁的角色。”许升表示,通过这些精神激励、升迁机制,以及物质奖励等全方位的鼓励,公司内部培育出了积极的创新氛围,持续驱动着海尔智家破浪前行。